五千八百兵马里面,只有八百禁军装备了三眼铳,其余的五千多人皆是手执长戟长矛配备弓箭的骑兵。
优势是全军机动性很强,都是轻骑兵,来去如风,后勤补给全靠抢掠,让敌人完全无法捕捉形迹,与当年霍去病北击匈奴的路数一样。
劣势是攻击性不够。
八百杆三眼铳,在大的战场上其实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,李钦载当年灭倭国时,可是有六千杆三眼铳,这才达到摧枯拉朽几乎无敌的效果。
一旦遭遇吐蕃军动辄数万人的主力大军,李钦载麾下这五千多人只能抱头鼠窜,不得不再次尝到曾经在吐蕃大营突围的狼狈滋味。
能调集的兵力全都集结了,李钦载终于有了几分把握。
首先是整备军队,五千多兵马大部分对李钦载并不熟悉,兵不知将,将不知兵,是战场上的大忌。
于是李钦载下令全军原地休整两日,而李钦载,也放弃了精致的小灶生活,与将士们同吃同住。
每天在各个营帐窜来窜去,当着将士们的面,李钦载甘之如饴地啃着饭团,喝着肉汤,神情坦然地与将士们话家长里短。
没说过什么激昂扇动的话语,李钦载更多的是提问与倾听,任何一名普通的府兵李钦载都能保持平等的态度,对他们对话。
短短一天时间,李钦载已经能够叫出数百名将士的名字。
宋金图这位都尉有点内向,李钦载摆出政委的姿态与他谈心,话题有点没谱儿,家里几亩地呀,娶婆娘没有呀,平时辅导孩子作业上头吗,长安城哪个会所的姑娘有什么特别的服务呀,等等。
宋金图开始还搭理几句,后来越聊越没形,宋金图已经懒得吱声了。
李钦载与他聊过之后,也渐渐观察出来,这位宋都尉应该是个挺本分的人,不大善于交际,但绝对听话,没有违抗军令的胆子,人也够踏实。
就是内向了一点,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。
这样的性格,在官场上绝对吃亏,但在军队里,值得信任。
休整的这两日里,李钦载不断派出斥候打探军情,两日后,斥候回到营地,带来了吐蕃军调动的行踪。
消息汇总,在它们画在地图上,李钦载看了一眼便明白了禄东赞的意图。
六万余吐蕃军分兵而出,以青海湖为圆点,向四周辐射。
李钦载率部从吐蕃大营突围后,禄东赞已果断放弃了追击,而是将兵力布局在如何完整吞并吐谷浑上。
老狐狸就是老狐狸,他知道在这场关乎吐蕃国运的大战里,什么是重要的,什么是次要的。
李钦载率领的兵马对禄东赞来说不过是疥癣之患,吐蕃要的是赶在大唐王师到来前,完全吞下吐谷浑。
至于李钦载,在禄东赞的眼里不过是一只小蚂蚁,跑了也就跑了,大战略上,李钦载这点兵马改变不了什么。
可惜的是,禄东赞并不知道,李钦载的兵马已不止区区数百人,而是五千余之众,这可就不止是“一点点”兵马了。
必要的时候,他能活生生咬下吐蕃的一块肉来。
两日后,全军整备完毕,黄沙漫天的荒原上,李钦载下令开拔。
从斥候探得的情报上,李钦载确定了第一次袭扰的目标。
一支大约三千兵力的吐蕃军,正在大非川南部向大唐边境巡弋,肃清这个范围内的吐谷浑残余兵力。
这块肉,李钦载必须吞下去。
一场设伏狙击战,在李钦载,孙从东和宋金图三人的布置下悄然成形。
半天赶到一处必经的丘陵外埋伏,半天等待。
傍晚时分,果然等来了三千吐蕃军。他们正在朝边境进军,目标是吐谷浑一个逃窜的部落。
经过那片丘陵时,李钦载果断下令发起进攻。
两千兵马封死退路,两千兵马压住左右侧翼,中军一千兵马以及八百三眼铳正面狙击。
胜负毫无悬念,以有心算无心,无论是兵力还是兵器,以及地形地势,李钦载所部都占了绝对优势。
半个时辰就结束了战事,三千吐蕃军全军覆没。
李钦载下令故意放走一队吐蕃军,让他们逃回吐蕃大营报信。
接下来便是迅速打扫战场,收集战利品,所有的粮食饮水,兵器战马全都带走。
最后李钦载一声令下,五千余兵马飞快远遁。
休整一日后,斥候再次打探到情报,一支两千人的吐蕃军在祁连山脉附近活动,目的也是肃清吐谷浑部落残部。
李钦载再次下令出兵,又是一场毫无悬念的设伏狙击战,两千吐蕃军团灭。
老规矩,放走一队吐蕃军,让他们逃回吐蕃大营报信。
接连数日,几场狙击战下来,吐蕃兵马竟被李钦载所部剿杀近万。
吐蕃大营内,禄东赞终于坐不住了。
李钦载的频繁动作,已打乱了他的部署,从逃回来的吐蕃军零星的情报中得知,李钦载从吐蕃大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