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34章(2 / 2)

士兵等候在段芮年身侧,周暮觉背对着他们,一字一句,向着他还未过门的妻子立誓。

&esp;&esp;“我说过,我应允你的事情永远不会变。朝朝,港市另有一番新的天地,你去那儿,仍快意的活。”

&esp;&esp;“但隔山隔海,我都会再来见你。”

&esp;&esp;空气压抑得不像话,风也变得凛冽。朝笙忽而抬手,拥住了周暮觉。

&esp;&esp;她旁若无人,深深地、深深地吻住了他。

&esp;&esp;墨色的云从远去压来,耳旁,风的声音呼啸而过,铁锈的气息在口腔蔓延开来。

&esp;&esp;“那身喜服,我收在行李箱里了。”

&esp;&esp;那是周暮觉寻了苏州的绣娘,费了很大功夫做出来的。朝笙本没有带去,最后却又悄悄地将它叠起,压进了箱中。

&esp;&esp;“你若不来——”她明明在说狠话,然而声音里却带着潮湿的泣意,“我一样能风风光光的大嫁。”

&esp;&esp;这世上,爱她的人千千万,但她终于,有了自己的念。

&esp;&esp;“我保证。”青年说。

&esp;&esp;又重复了一遍。

&esp;&esp;“我保证。”

&esp;&esp;

&esp;&esp;飞机盘旋而上。

&esp;&esp;信春看着机场漫漫变作茫茫的小点,想要安慰自家太太。

&esp;&esp;然而朝笙的目光却收了回来。

&esp;&esp;“我没事,信春。”她甚至还安抚般地拍了拍她的手背,露出了浅淡的笑来。

&esp;&esp;“他既这样说,我便信他。”

&esp;&esp;长风三万里,自此隔山河。

&esp;&esp;

&esp;&esp;段芮年望着走过来的周暮觉,颇有些不自在。

&esp;&esp;先前还言笑晏晏,段芮年自觉和周暮觉的私交不错。

&esp;&esp;转眼间,便以他未婚妻子的性命作为交易的筹码,逼得通海银行为李淮麟的败仗出钱。

&esp;&esp;雨终于落了下来,身侧的随从撑起伞,段芮年快步上前,道:“请吧,周行长。”

&esp;&esp;周暮觉没看他。

&esp;&esp;段芮年耸了耸鼻头,嗅到了雨中翻滚的尘土的气息。

&esp;&esp;一路无话,段芮年觉得有些难熬。

&esp;&esp;好半晌,他道:“其实,你也不必这样抗拒。”

&esp;&esp;他知道这个青年经营的手腕很强,连李淮麟都有所耳闻,颇为赏识。

&esp;&esp;要是可以,并不想用威胁的手段。

&esp;&esp;毕竟图穷匕见,总是难看的。

&esp;&esp;“先前,你投资修了铁路,是利国利民的好事。这会儿,你把钱投给军中,军队强盛了,对于海市、对于华国,不也都是好事吗?”

&esp;&esp;周暮觉的声音很淡:“银钱买铁,用以铸铁路、铸子弹,结果是相同的吗?”

&esp;&esp;当然不同。

&esp;&esp;段芮年叹了口气,不说话了。

&esp;&esp;周暮觉看向连绵不绝的雨幕,掩去了眼中墨色的暗流。

&esp;&esp;民国九年,两京战争轰轰烈烈,谁都不甘轻易谢幕。

&esp;&esp;这场战争持续了整整三年。

&esp;&esp;

&esp;&esp;民国十二年春,港市,草长莺飞。

&esp;&esp;圣约翰大学的校园里,阔叶的树挂了满枝的绿,刚下了课的年轻女子穿着旗袍,踏着一双平跟的鞋子,往校园外走去。

&esp;&esp;“林老师,拿这样多的书,可要帮忙?”

&esp;&esp;有上过她课的学生路过,殷殷切切,跑到了女子的身旁——这位文学系最年轻的老师,是三年前从内地来此的,顺顺利利以第一名毕了业,又得了教授的赏识,很快便取得了教职。

&esp;&esp;文学系的学生都上过她的课,不是文学系的,也大有慕名来蹭课的。

&esp;&esp;毕竟,林老师学问一等一,样貌也一等一。

&esp;&esp;朝笙睨一眼这男学生,轻易便洞明了他的心思。

&esp;&esp;“不必。”她道,“你的那篇古典主义戏剧的赏析可有重新写?”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