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;&esp;忽而,又想起一事,宋源迟疑了下,还是问道:“不知约稿银两几何?”
&esp;&esp;贾珩沉吟了下,道:“一回二两。”
&esp;&esp;宋源感慨道:“这个价格……算是新人通行之价了,只是若用监中坊刻,子钰或可多得一些润笔之资了。”
&esp;&esp;贾珩不由失笑,说道:“当初,可惜未认识先生。”
&esp;&esp;宋源笑了笑,说道:“不过,翰墨斋路子广,据说背后东家财力雄厚,子钰这本书若畅销于世,或许能得重新议价也未可知。”
&esp;&esp;贾珩道:“但愿如此罢。”
&esp;&esp;二人说着话,车窗外的仆人,苍声道:“老爷,到家了。”
&esp;&esp;贾珩道:“宋先生到这里就行了,我下去步行就是,前面不远了。”
&esp;&esp;宋源笑了笑,说道:“本来想留你到家中吃酒,只是仓促之下,唯恐招待不周,那就明日吧,我让下人送送你,先回家就是。”
&esp;&esp;说完,宋源不等贾珩拒绝,先是掀起了车帘,说道:“老吴,替我送送贾公子。”
&esp;&esp;第46章 晴雯:这是……我写的?
&esp;&esp;车厢之中,贾珩道:“宋先生,这怎么好麻烦……”
&esp;&esp;宋源已伸手取了悬在车粱上的灯笼,挑帘下了马车,站在车前,笑道:“今天下了一天雨,又是夜里,地上多有积水,你这般回去,行路恐有不便,不如乘车才是。好了,不需客气就是了,明日下值后,我在家中备下薄宴,再行叙话。”
&esp;&esp;读书人,往往不喜不速之客,拜访也好,做客也罢,凡是约好,往往都示隆重。
&esp;&esp;一请二问三提溜。
&esp;&esp;贾珩闻言,寻思这似乎是通家之好,冲宋源拱手,说道:“既蒙盛情,就多谢先生了。”
&esp;&esp;宋源点了点头,提着灯笼,摆了摆手,向着家中走去。
&esp;&esp;马车辚辚转动,贾珩和赶车的宋家老仆说了地址,而后就向宁荣街驶去。
&esp;&esp;车厢之中,贾珩面色沉静,外间街道商铺与宅院大门之外悬挂的灯笼,交错而过,稀疏灯光,将那张正在闭目养神的冷峻面容映照得一明一暗。
&esp;&esp;贾珩渐渐闭着眼睛,思绪翻涌,开始回顾这几天的经历,以及接下来的打算。
&esp;&esp;这是他前世边防从军的习惯,写一些日常总结什么的,总结过去,思虑将来。
&esp;&esp;前日,初步解决了前身的婚事难题,又与贾珍发生冲突,本意也有和贾家做初步切割意,但贾母将晴雯给他,算是暂时弥合了这种割裂之势。
好版主